首页 考试大纲 详情页

《社会统计学》(课程代码:00278)课程考试大纲

发布日期: 2015-08-19 18:21:45 作者: qidaedu 来源: 广东省自学考试办公室 查看: 17331

目  录

一、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二、 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 社会学研究与统计分析

第一节 社会学研究的科学性

第二节 社会调查资料的特点和统计学的运用

第三节 怎样选用统计分析方法

第二章 单变量统计描述分析

第一节 分布 统计表与统计图

第二节 集中趋势测量法

第三节 离散趋势测量法

第三章 概率

第一节 基础概率

第二节 概率分布、均值与方差

第四章 二项分布及其他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

第一节 二点分布

第二节 排列与组合

第三节 二项分布

第五章 正态分布、常用统计分布和极限定理

第一节 什么是正态分布

第二节 标准正态分布

第三节 标准正态分布表的使用

第四节 常用统计分布

第五节 大数定理与中心极限定理

第六章 参数估计

第一节 统计推论

第二节 名词解释

第三节 参数的点估计
第四节 抽样分布

第五节 正态总体的区间估计

第六节 大样本区间估计

第七章 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统计假设

第二节 统计检验中的名词

第三节 假设检验的步骤和两类错误

第八章 单总体假设检验

第一节 大样本假设检验

第二节 小样本假设检验

第九章 二总体假设检验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大样本二总体假设检验

第三节 小样本二总体假设检验

第四节 配对样本的比较

第十章 列联表

第一节 什么是列联表

第二节 列联表的检验

第三节 列联强度

第十一章 等级相关

第一节 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第二节 Gamma等级相关

第三节 其他等级相关系数

第十二章 回归与相关

第一节 回归研究的对象

第二节 回归直线方程的建立与最小二乘法

第三节 回归方程的假定与检验

第四节 相关

第十三章 方差分析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一元方差分析

第十四章 非参数检验

第一节 非参数检验

第二节 秩和检验

第三节 游程检验

第四节 累计频次检验

第五节 两个以上样本的非参数检验

三、  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附录:题型举例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社会统计学》是一门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课程。正如其他领域的应用统计学一样,社会统计学的渊源亦来自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带有浓厚的数理统计学特色,须透彻理解数理统计某些基础的、根本性的思想和逻辑,才能得到较完整和系统的统计学知识,避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社会统计学作为工具性学科,其直接应用主要体现在研究过程的分析阶段和抽样阶段,但研究计划的制定也需要考虑分析阶段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处理。从这个意义来说,统计学的应用贯穿于社会研究的全过程,统计学是帮助人们深入思考研究课题的有效工具。

二、本课程的设置目的与要求在于,《社会统计学》(Social Statistics)与《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结合起来,完整地介绍了当代社会调查研究的资料收集和分析处理技术,社会统计学侧重介绍社会调查资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和推论的处理技术。本课程以变量的四个层次为切入点,阐述了单变量与双变量的统计描述、统计推论的基本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如何在具体的社会研究实践中运用这些技术,以及如何准确解释统计结果以说明和分析研究主题。

三、教材的第二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是考核重点,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是考核次重点章,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十四章是考核一般章。第一章是对社会统计学作用和内容的整体介绍。第二章是对单变量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的基本技术。第三、四、五章是进行统计推论所必需的概率基础知识,包括二项分布、正态分布等常用的统计分布。第六章和第七章分别是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第八章和第九章主要介绍单总体和二总体的均值与成数的假设检验。第十章到第十四章是各种层次变量的双变量相关分析的描述和推论技术。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 社会学研究与统计分析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社会学研究与统计分析。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统计学的起源和发展;理解社会研究的基本过程及统计学在其中的角色;理解社会统计学概念及其作用、选择社会统计方法的标准。

本章重点:变量的测量层次及比较。

本章难点:不同层次变量的识别。

二、课程内容

1、社会学研究的科学性

2、社会调查资料的特点和统计学的运用

3、怎样选用统计分析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一)社会研究的两个层次。

(二)统计分析的主要内容。

(三)社会统计方法的选择。

(四)变量的测量层次及比较。

四、考核要求

(一)社会学研究的科学性

1. 领会:社会研究的两个层次。

2. 简单应用:建立概念和测量方法。

  (二)社会调查资料的特点和统计学的运用

l. 领会:社会调查资料的特点。

2. 简单应用:统计分析的主要内容。

(三)怎样选用统计分析方法

1. 识记:变量层次。

2. 领会:社会统计方法的选择。

3. 简单应用:变量层次的比较。

第一章     单变量统计描述分析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单变量统计描述分析。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从原始资料加工开始研究单变量的情况,掌握样本变量的分布、统计表、统计图、集中和离散趋势的分析,并根据数据资料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描述方法。

本章重点:单变量分布的集中趋势测量和离散趋势测量、定距变量分组。

本章难点:直方图的制作及含义。

二、课程内容

1、分布 统计表 统计图

2、集中趋势测量法

3、离散趋势测量法

三、考核知识点

(一)分布及其图表表示

(二)众值、中位值与均值。

(三)众值、中位值与均值的比较。

(四)异众比率、四分互差、方差与标准差。

四、考核要求

(一)分布 统计表 统计图

1. 识记:分布的概念。

2. 领会:不同层次变量的分布。

3. 简单应用:用统计图表表示不同层次变量的分布,特别是直方图。

4. 综合应用:统计图分析。

(二)集中趋势测量法

1. 识记:众值、中位值与均值的概念。

2. 领会:众值、中位值与均值的计算与含义。

3. 简单应用:众值、中位值与均值的比较。

4.综合应用:众值、中位值与均值的选用。

(三)离散趋势测量法

1. 识记:异众比率、四分互差、方差与标准差的概念。

2.领会:异众比率、四分互差、方差与标准差的计算与含义。

3. 综合应用:异众比率、四分互差、方差与标准差的选用。

第三章  概率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概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随机事件和概率、概率分布的含义。

本章重点: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本章难点:概率与概率分布含义的理解

二、课程内容

1、基础概率

2、概率分布、均值与方差

三、考核知识点

(一)概率的概念

(二)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及特征值

(三)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及特征值

四、考核要求

(一)基础概率

1. 识记:概率的概念。

2. 领会:概率的计算方法。

(二)概率分布、均值与方差

1. 领会:离散型和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2. 简单应用:数学期望(总体均值)、方差与标准差。

第四章  二项分布及其他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二项分布及其他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二项分布的概念与特征,掌握如何应用二项分布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重点:二项分布的主要特征

本章难点:二项分布的实际应用

二、课程内容

1、二点分布

2、排列与组合

3、二项分布

三、考核知识点

(一)二点分布。

(二)二项分布的定义。

(三)二项分布的特征及应用。

四、考核要求

(一)二点分布

1. 识记:二点分布的定义。

2. 领会:二点分布的性质。

(二)排列与组合

1. 识记:排列、组合的概念

(三)二项分布

1. 识记:二项分布的定义

2. 简单应用:二项分布的特征及应用。

第五章  正态分布、常用统计分布和极限定理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正态分布、常用统计分布和极限定理。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正态分布及标准正态分布的概念和特征,以及χ2(卡方)分布、t分布、F分布的变量构成,理解中心极限定理的含义,掌握运用这些概率分布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本章重点:正态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特征及应用

    本章难点:χ2(卡方)分布、t分布、F分布的变量构成、中心极限定理的含义及实际应用。

二、课程内容

1、什么是正态分布

2、标准正态分布

3、标准正态分布表的使用

4、常用统计分布

5、大数定理与中心极限定理

三、考核知识点

(一)正态分布

(二)标准正态分布。

(三)χ2(卡方)分布、t分布和F 分布的变量构成。

(四)二项分布近似为正态分布的条件。

四、考核要求

    (一)什么是正态分布

1. 识记:正态分布的特征。

2. 领会:正态分布的参数。

    (二)标准正态分布

1. 识记:标准分的概念。

2. 领会:正态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的对应关系

3. 简单应用:标准分的实际意义。

    (三)标准正态分布表的使用

1. 领会:标准正态分布表的含义。

2. 简单应用:标准正态分布表的使用。

    (四)常用统计分布

1. 识记:χ2(卡方)分布、t分布和F 分布的变量构成。

    (五)大数定理与中心极限定理

1. 识记:中心极限定理的内容

2. 领会:二项分布近似为正态分布的条件

3. 简单应用:二项分布近似为正态分布的应用。

第六章  参数估计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参数估计。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随机抽样所得大样本和小样本常见统计量的概率分布,以及据此进行参数区间估计的原理掌握统计推论中参数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方法

本章重点:置信区间与置信度的关系、大样本区间估计

    本章难点:抽样分布

二、课程内容

1、统计推论

2、名词解释

3、参数的点估计

4、抽样分布

5、正态总体的区间估计

6、大样本区间估计

三、考核知识点

(一)统计推论的基本名词。

(二)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

(三)参数区间估计的基本概念

(四)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五)总体成数的区间估计

(六)总体均值差的区间估计

(七)总体成数差的区间估计

四、考核要求

    (一)统计推论

1. 识记:统计推论的内容。

  (二)名词解释

1. 识记:总体、样本与随机样本、统计量。

2. 领会:统计量。

    (三)参数的点估计

1. 识记:参数估计的分类。

2. 领会:总体参数(均值与方差)的点估计公式。

(四)抽样分布

1. 识记:抽样分布的概念。

2. 领会:样本均值的分布。

3. 简单应用:样本均值分布的应用。

    (五)正态总体的区间估计

1. 识记:区间估计的概念。

2. 领会:置信区间与置信度之间的关系,区间估计与抽样分布。

3. 简单应用:正态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六)大样本区间估计

1. 简单应用:大样本总体均值和成数的区间估计,大样本二总体均值差和成数差的区间估计。

第七章  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假设检验的原理和基本概念,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本章重点:假设检验的步骤和方法

    本章难点:假设检验的原理、弃真与纳伪错误

二、课程内容

1、统计假设

2、统计检验中的名词

3、假设检验的步骤和两类错误

三、考核知识点

(一)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二)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三)假设检验的名词。

(四)假设检验的步骤。

(五)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

四、考核要求

    (一)统计假设

1. 识记:统计假设,原假设和备择假设的含义

2. 领会:原假设和备择假设的内容,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3. 简单应用:确定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二)统计检验中的名词

1. 识记:统计检验中的假定。

2. 领会:显著性水平、临界值、接受域和拒绝域。

3. 简单应用:单边检验和双边检验的含义及应用。

    (三)假设检验的步骤和两类错误

1. 识记:假设检验的步骤。

2. 领会: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

3. 简单应用:假设检验两类错误的判断

第八章  单总体假设检验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单总体假设检验。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大样本的假设检验,以及取自正态总体的小样本的假设检验。

本章重点:大样本假设检验。

    本章难点:大样本假设检验。

二、课程内容

1、大样本假设检验

2、小样本假设检验

三、考核知识点

(一)大样本总体均值检验。

(二)大样本总体成数检验

(三)单正态总体的均值检验

四、考核要求

    (一)大样本假设检验

1. 识记:大样本总体均值假设检验的步骤,大样本总体成数假设检验的步骤。

2. 简单应用:大样本总体均值和成数假设检验的应用。

  (二)小样本假设检验

1. 识记:使用来自正态总体的小样本,对正态总体均值的假设检验步骤。

2. 领会:总体方差已知和未知的均值检验。

 

第九章  二总体假设检验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二总体假设检验。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研究中对双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意义,掌握二分变量与二分变量、二分变量与定距变量等二变量研究的假设检验方法。

本章重点:大样本二总体均值差与成数差的假设检验

    本章难点:配对样本的产生、独立样本与配对样本的比较

二、课程内容

1、引言

2、大样本二总体假设检验

3、配对样本的比较

三、考核知识点

(一)独立样本与配对样本

(二)大样本二总体均值差检验

(三)大样本二总体成数差检验

(四)配对样本的总体均值差检验

四、考核要求

    (一)引言

1. 识记:独立样本与配对样本的含义。

2.简单应用:独立样本与配对样本的区分。

  (二)大样本二总体假设检验

1.简单应用:大样本二总体均值差与成数差检验的应用。

    (三)配对样本的比较

1.简单应用:应用配对样本的资料对总体均值差进行检验。

第十章  列联表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列联表。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两个定类变量的双变量相关测量角度,掌握利用χ2分布对其相关关系的检验及测量,掌握减少误差比例PRE的含义及具有PRE意义的两定类变量相关测量法。

本章重点:列联表的意义、列联表的检验和强度测量及方法选择、减少误差比例意义。

    本章难点:期望频次、χ2检验的思路及方法、相关的含义。

二、课程内容

1、什么是列联表

2、列联表的检验

3、列联强度

三、考核知识点

(一)列联表的概念

(二)列联表中变量相互独立性的检验

(三)减少误差比例PRE的含义

(四)λ系数

(五)τ系数

四、考核要求

    (一)什么是列联表

1. 识记:列联表的概念,列联表中变量的分布

2. 领会:列联表中变量的相互独立性

  (二)列联表的检验

1. 识记:列联表检验的假设及统计量。

2. 简单应用:列联表检验的过程及应用。

    (三)列联强度

1. 识记:变量相关的含义。

2. 领会:减少误差比例PRE及以其为基础的相关性测量。

3. 简单应用:λ系数,τ系数。

4. 综合应用:列联强度测量方法的选择。

第十一章  等级相关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等级相关。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两个定序变量之间的等级相关的测量及假设检验的逻辑,掌握等级相关的测量和检验方法。

本章重点:等级相关测量中的Gamma系数、d系数及其检验。

    本章难点:等级相关测量的逻辑。

二、课程内容

1、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2、Gamma等级相关

3、其他等级相关系数

三、考核知识点

(一)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二)同序对、异序对与同分对

(三)Gamma系数

(四)d系数

(五)等级相关的检验

四、考核要求

    (一)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

1. 简单应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及其检验

2. 综合应用:针对资料特点选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

  (二)Gamma等级相关

1. 识记:同序对、异序对与同分对的定义

2. 领会:同序对、异序对与同分对的计算

3. 简单应用:Gamma系数及其检验

4. 综合应用:针对资料特点选用Gamma系数

    (三)其他等级相关系数

1. 简单应用:d系数

2. 综合应用:针对资料特点选用d系数

第十二章  回归与相关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回归与相关。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统计中回归研究的对象及意义、回归与相关反映的不同信息,掌握两个定距变量的线性回归、相关测量及假设检验的统计方法。

本章重点:线性回归方程的建立,对回归方程的检验,相关系数的测量及检验。

    本章难点:回归与相关的比较。

二、课程内容

1、回归研究的对象

2、回归直线方程的建立与最小二乘法

3、回归方程的假定与检验

4、相关

三、考核知识点

(一)回归的含义

(二)利用样本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确定回归直线的截距a和斜率b

(三)总差平方和TSS、剩余平方和RSS、回归平方和RSSR

(四)线性回归方程的F检验

(五)协方差

(六)相关系数及其检验

(七)回归与相关的比较

四、考核要求

    (一)回归研究的对象

1. 识记:回归研究的对象、散布图。

2. 领会:回归的含义、回归方程。

  (二)回归直线方程的建立与最小二乘法

1. 领会:最小二乘法。

2. 简单应用:利用样本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确定回归方程。

    (三)回归方程的假定与检验

1. 识记:总差平方和TSS、剩余平方和RSS、回归平方和RSSR。

2. 领会:线性回归方程的基本假定。

3. 简单应用:线性回归方程的F检验。

(四)相关

1. 识记:协方差、相关系数、判定系数及其性质。

2. 领会:相关系数的含义。

3. 简单应用:相关系数的计算及检验。

4. 综合应用:相关与回归的比较及应用。

第十三章  方差分析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方差分析。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方差分析的逻辑和含义,掌握一元方差的相关测量法相关比率eta2的计算和方差分析的假设检验。

本章重点:一元方差分析,相关比率eta。

    本章难点:方差分析的思路

二、课程内容

1、引言

2、一元方差分析

三、考核知识点

(一)方差分析的含义

(二)组内平方和、组间平方和、总平方和

(三)方差分析的F检验

(四)相关比率(eta2

四、考核要求

    (一)引言

1. 识记:方差分析的含义

2. 领会:方差分析的内容

  (二)一元方差分析

1. 识记:组内平方和、组间平方和、总平方和

2. 领会:方差分析的假定。

3. 简单应用:方差分析的F检验、相关比率(eta2

4. 综合应用:方差分析的选择与应用

第十四章  非参数检验

一、自学和考试基本要求

本章是非参数检验。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假设检验的另一种方法——非参数检验的思路和逻辑,掌握几种常用非参数检验的实际应用

本章重点:非参数检验的实际应用

    本章难点:非参数检验的思路

二、课程内容

1、非参数检验

2、秩和检验

3、游程检验

4、累计频次检验

5、两个以上样本的非参数检验

三、考核知识点

(一)非参数检验的含义及优缺点

(二)秩和检验

(三)游程检验

(四)累计频次检验

(五)两个以上样本的非参数检验

四、考核要求

    (一)非参数检验

1. 识记:非参数检验的含义

2. 领会:非参数检验的优缺点

  (二)秩和检验

1. 简单应用:秩和检验

    (三)游程检验

1. 简单应用:游程检验

(四)累计频次检验

1. 简单应用:累计频次检验

    (五)两个以上样本的非参数检验

1. 简单应用:单向方差秩分析、双向方差秩分析。

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落实,特对相关问题作如下说明,并提出具体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度和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及命题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核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本大纲对考核的要求是适当体现的,并与选用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是一致的。

命题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目标来确定,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到各章,并突出重点章节。不出死题,着重学生识记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三、关于自学教材

指定使用教材:《社会统计学》卢淑华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第4版。

四、本课程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自学考试是一种开放性的教育形式,它主要是通过考生个人自学以及社会助学,来达到国家考试所规定的考核目标。从考试类型上看,自学考试又是一种“标准参照性考试”,考生只要能够达到自学考试各科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要求,即可通过这一科目的考试。认真自学是考生能否顺利通过自学考试并取得学历资格的基础。本课程主要是考核考生对社会统计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核考生运用统计工具的能力。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在各章的基本要求中也指明了各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考生如果希望以自学为主通过《社会统计学》考试,应在自学中注意以下事项:

(1)应依据本课程考试大纲所规定的考核知识点、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对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进行全面系统地学习,在通读教材有关内容的基础上,再按照考试大纲的规定,重点学习必须考核的内容。

    (2)学习社会统计学,应以社会调查资料的四个层次变量为切入点,将各种统计方法的适用数据条件和统计结果解释作为学习重点,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以便联系实际问题和数据熟练应用所学各种统计工具

    (3)本课程作为应用统计学,强调合理地应用统计工具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能力须以融会贯通统计学基本知识和原理为基础。因此,要注重数理统计相关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与理解

(4)可通过阅读学术期刊定量调查报告的方法来补充和延伸学习。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针对重点章(第二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次重点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和一般章(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十四章)的自学或助学的基本学时分别不少于28、12、8,即总学时不少于48。

六、对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的说明

这是本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 基本要求:指考生对考试范围内的各章教材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应该熟记,达到牢固掌握的程度。为使考生更好地把握各章节的基本要求,本大纲在下面“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中,做出具体规定。

(二) 考核知识点:指各章中需要考核的部分。在本大纲中,对于各章节的内容规定了若干个知识点,具体的知识点又可分成若干个知识细目。

(三) 考核要求:指考生应该把握知识点的程度,它是本课程进行命题时的基本依据。本大纲结合社会统计学这门课程的特点,在“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中,提出了4个不同认知层次的具体要求:

1.识记:能正确认识和表述科学事实、原理、术语和规律,知道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并能进行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2.领会:能将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归纳,能领悟某一概念或原理与其他概念或原理之间的联系,理解其引申意义,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解释。

3.简单应用:能用所学的概念、原理、方法正确分析和解决较简单问题,具有分析和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

4.综合应用:能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述4个不同层次的认知能力是层级递进的关系,后一层次的认知能力,包含了前面所有层次的能力要求。都是考核必须注意的内容范围。

七、关于本课程考试的几个规定

(一)本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本课程考试评分采取“百分制”,60分及格。

(三)本课程考试题型有4种,分别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改错和计算。

(四)本课程考试卷面中,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五)本课程考试卷面中,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4类题目,各占分数的20%、30%、30%、20%。

【附录】

题型举例

一、     单项选择题

1. 社会统计中的变量一般分四个层次,其中最高层次的变量是(  )

A. 定类变量            B. 定序变量

C. 定距变量            D. 定比变量

二、多项选择题

1. 关于频率和概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频率值的大小在0与1之间            B. 概率值的大小在0与1之间

C. 就某一随机事件而言,其发生的频率是唯一的         

D. 就某一随机事件而言,其发生的概率是唯一的            

E. 频率分布有对应的频数分布,概率分布则没有

三、判断改错题(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予以改正。)

   1. 异众比率越大,各变量值相对于众值越离散,众值的代表性越好。(   )

四、计算题

某人事部门从55岁至60岁的老年职工中抽取了一个100人的随机样本,其中有40%的老年职工表示不希望退休。如果要求95%的可信度,试估计老年职工总体中不希望退休的比例。如果样本容量为2500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