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考试大纲 详情页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药用植物与生药学》(课程代码05524)考试大纲

发布日期: 2021-10-21 15:53:52 作者: qidaedu 来源: 广东省自学考试办公室 查看: 579

目录

Ⅰ、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1

Ⅱ、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1

一、绪    论..................................................................1

二、 药用植物学基础...........................................................2

三、生药学基础................................................................6

四、药用植物类群和重要生药....................................................9

五、 动物类和矿物类生药......................................................13

六、药用植物生物技术.........................................................14

七、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15

Ⅲ、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16

一、关于教材.................................................................16

二、关于参考书目.............................................................16

三、关于考核目标的表达.......................................................16

四、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16

附录  题型示例...............................................................16

 

I、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是研究药用植物形态、解剖、资源、分类以及生药生产、品质评价、化学成分和医疗用途等的科学。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药用植物学的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以及生药品质评价的基本知识与实验操作技能。能进行生药原植物鉴定和显微鉴定。熟悉鉴别生药常用的基本方法和技术,生药的生产、合理开发和利用天然资源的途径和方法。了解药用植物及生药在进行生药的基源、品种来源、品质评价、栽培及寻找开发药源等方面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及我国天然药物资源的概况,为从事天然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奠定基础。

II、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    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熟悉学习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方法;了解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了解我国近代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发展史。

二、课程内容

1.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2. 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简介。

3. 我国近代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发展史。

4. 学习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概念;(2)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研究的内容;(3)学习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

领会:(1)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2)近代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的发展史。

第一篇 药用植物学基础

第一章  植物的细胞和组织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基本构造:原生质体(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植物细胞的后含物、细胞壁;掌握植物组织(分生组织、基本组织、保护组织、分泌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维管束及其类型。

二、课程内容

1.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基本构造。

(1)原生质体: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 。

(2)植物细胞的后含物:淀粉、菊糖、蛋白质、脂肪和脂肪油、晶体 。

(3)细胞壁:细胞壁的分层、纹孔和胞间连丝、细胞壁的转化。

2.植物的组织的概念 。

3.植物组织的类型:分生组织、基本组织、保护组织、分泌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

4.维管束及其类型:韧皮部、木质部。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原生质体的概念、组成和功能;细胞质的概念与组成;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后含物的概念、种类及其药用价值、鉴别方法等;细胞壁的组成和功能、纹孔和胞间连丝的概念、细胞壁的特化与鉴别方法;(2)植物组织的概念;(3)植物组织的类型:分生组织、基本组织、保护组织、分泌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4)维管束的概念及类型。

2.领会:(1)细胞的显微构造和超微构造(或亚显微构造)的概念和主要特点。(2)细胞器(质体、液泡)的结构特征与功能;

  第二章 根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正常根与变态根的形态与类型;掌握根尖的构造、根的初生构造、侧根的形成、根的次生构造;熟悉根的生理功能;了解根的异常构造、根瘤和菌根。

二、课程内容

1.根的形态与功能

(1)正常根的形态与类型

(2)变态根的形态与类型

(3)根的生理功能

2.根的显微构造:根尖、初生构造、侧根、次生构造、异常构造、根瘤和菌根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 (1)正常根与变态根的形态与类型;(2)根尖的分区和各区的特征及功能;(3)根的初生构造的概念及特点;(4)侧根的形成过程;(5)根的次生构造概念和特点。

2. 领会:(1)根的生理功能;(2)根的异常构造、根瘤和菌根。

  第三章 茎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正常茎与变态茎的形态与类型;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次生构造;熟悉茎尖的构造;熟悉茎的生理功能;了解双子叶植物茎的异常构造;了解单子叶植物茎和根茎的构造;了解裸子植物茎的构造特点。

二、课程内容

1.茎的形态与功能

(1)茎的基本形态

(1)正常茎的类型

(2)变态茎的形态与类型

(3)茎的生理功能

2.茎的显微构造:

(1)茎的构造

(2)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次生构造和异常构造

(3)单子叶植物茎和根茎的构造

(4)裸子植物茎的构造特点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 (1)正常茎与变态茎的形态与类型;(2)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的概念及特点;(3)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的概念及特点。(4)根的次生构造概念和特点。

2.领会:(1)茎尖的分区和各区的特征及功能;(2)茎的的生理功能;(3)双子叶植物茎的异常构造;(4)单子叶植物茎和根茎的构造;(5)裸子植物茎的构造特点。

 第四章 叶的形态与显微构造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叶的组成、叶序的基本类型、复叶的主要类型、双子叶植物叶的显微构造;熟悉叶的各部形态和叶的生理功能;了解变态叶的类型、单子叶植物与裸子植物叶的构造。

二、课程内容

1.叶的形态与功能:组成、各部形态、单叶与复叶、叶序、变态叶的类型及生理功能

2.叶的显微构造:

(1)双子叶植物叶的构造

(2)单子叶植物叶的构造

(3)裸子植物叶的构造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叶的组成;(2)叶序的基本类型;(3)复叶的主要类型;(4)双子叶植物叶的显微构造。

2.领会:(1)叶的各部形态;(2)叶的生理功能;(3)变态叶的类型;(4)单子叶植物与裸子植物叶的构造。

第五章 花的形态与功能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花的组成部分及其形态结构(花梗、花托、花被、雄蕊群、雌蕊群)的概念及特征、花粉粒的显微构造特点;熟悉花的类型、花程式与花图式、花序的分类及特征、花的生理功能;了解花粉的发育、花粉粒的药用价值及其在植物分类学中的意义。

二、课程内容

1.花的组成部分及其形态结构:花梗、花托、花被、雄蕊群、雌蕊群

2.花的类型

3.花程式与花图式

4.花序

5.花的生理功能

6.花粉粒的形态结构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花的组成部分及其形态结构(花梗、花托、花被、雄蕊群、雌蕊群)的概念及特征;(2)花粉粒的显微构造特点。

2.领会:(1)花的类型;(2)花程式与花图式的应用;(3)花序的分类及特征;(4)花的生理功能;(5)花粉的发育特点;(6)花粉粒的药用价值及其在植物分类学中的意义。

第六章  果实的类型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果实的类型;熟悉果实的形成和特征;了解果实的生理功能。

二、课程内容

1.果实的形成和特征

2.果实的类型:单果、聚合果、聚花果(复果)

3.果实的生理功能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单果、聚合果、聚花果的概念和特征。

2.领会:(1)果实的形成和特征;(2)果实的生理功能。

第七章  种子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种子的形态结构与类型;了解种子的生理功能。

二、课程内容

1.种子的形态结构:种皮、胚、胚乳

2.种子的类型

3.种子的生理功能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种皮、胚、胚乳的概念与特点(2)种子的类型。

2.领会:(1)种子的生理功能。

第八章 植物分类概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植物等级的划分与各级的名称、植物的学名、植物分类检索表的应用;了解植物分类的目的和任务、植物分类简史和植物界的分门。

二、课程内容

1.植物分类的目的和任务

2.植物分类简史

3.植物分类的等级

4.植物的学名:物种命名法和种以下等级的学名表示法

5.植物界的分门和植物分类检索表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植物等级的划分与各级的名称;(2)植物的学名;(3)植物分类检索表的应用。

2.领会:(1)植物分类的目的和任务;(2)植物分类简史;(3)植物界的分门。

 

第二篇  生药学基础

第九章  生药的分类与记载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熟悉生药的记载项目和生药的拉丁名;了解生药的分类方法。

二、课程内容

1、生药的分类

2、生药的记载:记载项目、拉丁名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领会:(1)生药的记载项目;(2)生药的拉丁名;(3)生药分类方法。

第十章  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熟悉糖的分类与鉴别、苷的分类、皂苷的分类与鉴别、强心苷的分类与鉴别、生物碱的分类与鉴别、醌类的分类与鉴别、香豆素类的分类与鉴别、黄酮的分类与鉴别、萜类与挥发油的分类以及一些其它成分;了解各类化合物的功效;了解生物的代谢途径及初生、次生代谢产物,了解植物化学成分的生源与生物合成。

二、课程内容

1. 生物的初生代谢与次生代谢产物

2.生药的化学成分:糖类及苷类、皂苷类、强心苷类、生物碱类、醌类、香豆素类、黄酮类、萜类和挥发油、其他成分

3.植物化学成分的生源与生物合成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1)糖的分类与鉴别;(2)苷的分类;(3)皂苷的分类与鉴别;(4)强心苷的分类与鉴别;(5)生物碱的分类与鉴别;(6)醌类的分类与鉴别;(7)香豆素类的分类与鉴别;(8)黄酮的分类与鉴别;(9)萜类与挥发油的分类;(10)一些其它成分

2.简单应用:(1)各类化合物的功效;(2)生物的代谢途径及初生、次生代谢产物的定义与特点;(3)植物化学成分的生源与生物合成。

第十一章  生药的鉴定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生药原植(动)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及DNA分子标记鉴定的方法;熟悉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与方法;了解生药鉴定的意义。

二、课程内容

1.生药鉴定的意义

2.原植(动)物鉴定

3.性状鉴定

4.显微鉴定

5.理化鉴定

6.DNA分子标记鉴定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生药原植(动)物鉴定;(2)性状鉴定;(3)显微鉴定;(4)理化鉴定;(5)DNA分子标记鉴定。

2.领会:(1)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与方法;(2)生药鉴定的意义。

第十二章  生药和采收、加工与贮存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生药的一般采收原则和常见的药材干燥方法;熟悉药材在贮藏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防御措施;了解生药适宜采收期的确定。

二、课程内容

1.生药的采收与产地加工

2.生药的贮存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生药的一般采收原则;(2)常见药材的干燥方法。

2.领会:(1药材在贮藏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防御措施;(2)生药适宜采收期的确定。

第十三章  中药的炮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熟悉中药炮制的方法;了解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与炮制机理。

二、课程内容

1.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2.中药炮制的目的

3.中药炮制的方法

4.中药炮制机理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中药炮制的目的。

2.领会:中药炮制的方法;

3.简单应用:(1)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2)中药炮制机理。

第十四章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与控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生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熟悉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熟悉影响生药品质的四个自然因素;了解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药典、局颁标准、地方标准);了解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二、课程内容

1.影响生药品质的自然因素:生药的品种、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遗传与变异、植物的环境因素

2.生药质量的控制与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

(1)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

(2)生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3)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

3.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生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2)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

2.领会:(1)影响生药品质的四个自然因素;(2)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药典、局颁标准、地方标准);(3)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第三篇  药用植物类群和重要生药

第十五章  藻类  Algae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类群的基本特点,以及常见的代表植物的特征及药用功效;了解藻类植物的分类及分类依据。

二、课程内容

1.藻类植物基本特征概述

2.藻类植物的分类与主要药用种类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2)褐藻门、红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的基本特点及代表植物;(3)海带的基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和功效。

2.领会:藻类植物的分类及分类的主要依据。

第十六章  真菌门  Eumycophyta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真菌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类群的基本特点;掌握冬虫夏草的基源(包括植物拉丁名)、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特征、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功效;熟悉麦角、茯苓、灵芝、猪苓、雷丸的基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和功效。

二、课程内容

1.真菌的基本特征概述。

2.真菌的分类与重要药用种类和生药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真菌的基本特征;(2)真菌门下各亚门的基本特点及代表植物;(3)冬虫夏草的基源(包括植物拉丁名)、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特征、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功效。

2.领会:麦角、茯苓、灵芝、猪苓、雷丸的基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和功效。

第十七章  地衣门  Lichenes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地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代表植物的特征及药用功效。

二、课程内容

1.地衣的基本特征概述。

2.地衣的分类与主要药用种类。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地衣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药用种类的特征及用途。

2.领会:地衣的形态结构及其类型。

第十八章  苔藓植物门  Bryophyta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苔藓植物的基本特征和代表植物的特征及药用功效。

二、课程内容

1.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2.苔藓植物的分类与主要药用植物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苔藓植物的基本特征;(2)代表植物的基本特点及药用功效。

2.领会:苔藓植物的分类及分类的主要依据。

第十九章  蕨类植物门  Pteridophyta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蕨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类群的基本特点;掌握绵马贯众的基源(包括植物拉丁名)、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特征、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功效;熟悉蛇足石杉、木贼、海金沙、狗脊、骨碎补的基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和功效。

二、课程内容

1.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2.蕨类植物的分类与重要生药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蕨类植物的基本特征;

2.领会:(1)蕨类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和其它主要科的特征;(2)贯众、蛇足石杉、木贼、海金沙、狗脊、骨碎补的基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和功效。

第二十章  裸子植物门 Gymnospermae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裸子植物植物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科的基本特点;掌握麻黄的基源(包括植物拉丁名)、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特征、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功效;熟悉银杏叶、白果、松花粉、松香、侧柏叶、柏子仁、三尖杉、红豆杉、麻黄根的基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和功效。

二、课程内容

1.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裸子植物的分类与重要生药:银杏科、松科、柏科、三尖杉科、红豆杉科、麻黄科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裸子植物的基本特征;(2)麻黄的基源(包括植物拉丁名)、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特征、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功效。

2.领会:(1)银杏科、松科、柏科、三尖杉科、红豆杉科、麻黄科的基本特点、代表植物及其用途;(2)银杏叶、白果、松花粉、松香、侧柏叶、柏子仁、三尖杉、红豆杉、麻黄根的基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和功效。

第二十一章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被子植物的基本特征、分类依据;单子叶植物纲和双子叶植物纲的主要区别;掌握大黄、何首乌、黄连、川乌、白芍、淫羊藿、防已、厚朴、五味子、肉桂、延胡索、板蓝根、山楂、苦杏仁、黄芪、黄柏、沉香、丁香、人参、三七、当归、川芎、柴胡、马钱子、龙胆、薄荷、丹参、黄芩、洋金花、毛花洋地黄叶、地黄、金银花、天花粉、桔梗、茵陈、红花、苍术、木香、半夏、川贝母、麦冬、砂仁、莪术、天麻的基源(包括植物拉丁名)、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特征、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功效;掌握蓼科、毛茛科、罂粟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大戟科、五加科、夹竹桃科、唇形科、茄科、玄参科、葫芦科、桔梗科、菊科、天南星科、百合科、兰科植物的基本特点及其重要药用属;熟悉其它生药的基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和功效。

二、课程内容

1.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简介

3.被子植物的分类和重要植物类生药

(1)双子叶植物纲:①原始花被亚纲:桑科、马兜铃科、蓼科、苋科、石竹科、睡莲科、毛茛科、小檗科、防已科、木兰科、樟科、罂粟科、十字花科、景天科、杜仲科、蔷薇科(蔷薇亚科、梅亚科、苹果亚科)、豆科(含羞草亚科、云实亚科、蝶形花亚科)、芸香科、橄榄科、楝科、远志科、大戟科、漆树科、卫矛科、鼠李科、锦葵科、藤黄科、瑞香科、使君子科、桃金娘科、五加科、伞形科、山茱萸科;②后生花被亚纲:杜鹃花科、木犀科、马钱科、龙胆科、夹竹桃科、萝藦科、旋花科、紫草科、马鞭草科、唇形科、茄科、玄参科、茜草科、忍冬科、败酱科、葫芦科、桔梗科、菊科

(2)单子叶植物纲:香蒲科、泽泻科、禾木科、莎草科、棕榈科、天南星科、百部科、百合科、薯蓣科、鸢尾科、姜科、兰科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1)被子植物的基本特征、分类依据;(2)单子叶植物纲和双子叶植物纲的主要区别;(3)重点科植物的基本特点与其重要药用属;(4)重点药物的基源(包括植物拉丁名)、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特征、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主要化学成分和功效。

2.领会:(1)非重点科植物的基本特点;(2)非重点药物的基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和功效。

第四篇  动物类和矿物类生药

第二十二章  动物类生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全蝎、鹿茸、麝香、牛黄的基源(包括动物拉丁名)、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特征、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功效;熟悉动物类生药的分类与其中所含化学成分;熟悉地龙等非重点动物类生药的基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和功效;了解动物与植物的区别及动物体基本结构与个体发育常用术语;了解动物的命名与分类、了解动物类生药鉴定的一般规律。

二、课程内容

1.动物类生药概论

2.重要动物类生药选论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  全蝎、鹿茸、麝香、牛黄的基源(包括动物拉丁名)、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特征、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功效。

2.领会:(1)熟悉地龙等非重点动物类生药的基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和功效;(2)动物类生药的分类与其中所含化学成分;(3)动物与植物的区别及动物体基本结构与个体发育常用术语;(4)动物的命名与分类;(5)动物类生药鉴定的一般规律。

第二十三章  矿物类生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朱砂的基源(包括动物拉丁名)、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特征、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功效;熟悉矿物类生药的鉴定;熟悉芒硝等非重点动物类生药的基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和功效;了解矿物的性质和重要矿物药的分类。

二、课程内容(1学时)

1.矿物类生药概述与鉴定:矿物的性质和矿物类生药的鉴定

2.重要矿物类生药:分类与选论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识记  朱砂的基源(包括动物拉丁名)、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特征、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功效。

2.领会:(1)熟悉芒硝等非重点动物类生药的基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和功效;(2)矿物类生药的鉴定;(3)矿物的性质;(4)重要矿物药的分类。

第五篇 药用植物生物技术

第二十四章  药用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培养、花药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与体细胞杂交、毛状根培养的概念、方法与优点;了解药用植物的大规模快速无性繁殖的定义、方法与优点;了解利用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生产药用成分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

1.植物组织培养

2.植物细胞培养

3.花药培养

4.原生质体培养与体细胞杂交

5.毛状根培养

6.药用植物的大规模快速无性繁殖

7.利用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生产药用成分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简单应用:(1)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培养、花药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与体细胞杂交、毛状根培养的概念、方法与优点;(2)药用植物的大规模快速无性繁殖的定义、方法与优点;(3)利用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生产药用成分的方法。

第二十五章  药用植物基因工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药用植物基因工程的概念和特点;了解药用植物基因工程的技术方法与应用。

二、课程内容

1.药用植物基因工程概述

2.药用植物基因工程的技术策略

(1)转基因器官培养

(2)药用植物次生代谢关键酶的基因工程

3.药用植物基因工程展望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简单应用:(1)药用植物基因工程的概念和特点;(2)药用植物基因工程的技术方法与应用。

第六篇  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第二十六章  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熟悉我国生药资源概况;了解生药资源开发的层次与途径;了解中药及天然药物申报资料项目及说明;了解中药和天然药物、天然保健食品、中药化妆品、海洋生药资源与其他方面的开发利用;了解生药资源的综合利用;了解生药活性成分的高通量筛选。

二、课程内容

1.我国生药资源概况

2.生药资源开发的层次与途径

3.中药和天然药物的开发

4.天然保健食品和中药化妆品的开发:保健品与化妆品

5.生药资源在其他方面的开发利用

6.生药资源的综合利用

7.海洋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

8.生药活性成分的高通量筛选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我国生药资源概况

2.简单应用:(1)生药资源开发的层次与途径;(2)中药及天然药物申报资料项目及说明;(3)中药和天然药物、天然保健食品、中药化妆品、海洋生药资源与其他方面的开发利用;(4)生药资源的综合利用;(5)生药活性成分的高通量筛选。

第二十七章  生药资源保护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我国生药资源保护现状;了解与生物资源保护有关的国际公约、政策和法规;了解生药资源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二、课程内容

1.我国生药资源保护现状

2.与生物资源保护有关的国际公约、政策和法规

3.生药资源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简单应用:(1)我国生药资源保护现状;(2)与生物资源保护有关的国际公约、政策和法规;(3)生药资源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III、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关于教材

教材选用《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第四版),郑汉臣 蔡少青,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

二、关于参考书目

推荐使用以下参考书:

1《药用植物学》(第一版),姚振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生药学》(第四版),李萍,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三、关于考核目标的表达

本大纲按识记、领会和简单应用三个层次来规定各考核点的具体考核目标。

1.属于识记能力层次的,要求自学应考者能够记掌握并熟纪大纲规定有关知识点。

2.属于领会能力层次的,要求自学应考者能够弄懂大纲规定有关知识点。

3.属于简单应用能力层次的,要求自学应考者能够了解大纲规定有关知识点。

四、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1、答题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考生使用答题卡答题。

2、试题题型比例:选择题50%,(包括单项选择题30%,多项选择题20%),非选择题50%(包括名词解析题10%,填空题10%和问答题30%)。

3.卷难易比例:易、中、难分别占40%、40%、20%。

附录  题型示例

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名词解析题、填空题和问答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为最佳答案,请将答案填在括号内

1、伞形科植物的果实为(  )

    A. 角果         B.荚果         C. 双悬果      D. 颖果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答案,请将答案填在括号内)

1、 韧皮部由下列哪些成分组成(  )

A. 筛管     B. 伴胞     C. 韧皮纤维     D. 韧皮薄壁细胞     E. 导管

三、填空题(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人参的野生品称“__________ ”,栽培品称“__________”,经蒸透烘干的人参加工品称“__________”;  

人参的显微特征中的分泌组织是__________ ,草酸钙结晶的类型是__________ 。

四、名词解释

1、 星点:

五、问答题

1、  叙述金银花的性状特征与粉末显微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