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考试大纲 详情页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物流管理概论》(课程代码:07031)课程考试大纲
发布日期: 2021-10-21 17:05:20 作者: qidaedu 来源: 广东省自学考试办公室 查看: 680

目 录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 物流概述
第一节 物流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物流的性质、作用及地位
第三节 物流的发展历程
第四节 物流的分类
第二章 物流学说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 物流学简介
第二节 物流学说与基本理论
第三章 物流系统与网络
第一节 物流系统
第二节 物流网络
第四章 物流的功能要素与主要功能
第一节 物流的功能要素概述
第二节 运输
第三节 储存
第四节 配送
第五章 物流的辅助功能要素
第一节 装卸搬运
第二节 包装
第三节 集装化
第四节 流通加工
第五节 物流信息处理
第六章 企业物流
第一节 企业物流概述
第二节 企业物流的主要环节
第三节 生产企业物流运作方式
第七章 行业物流
第一节 行业物流概述
第二节 现代制造业物流
第三节 批发零售业物流
第四节 农产品物流
第五节 图书出版业物流
第八章 物流服务与物流企业
第一节 物流服务
第二节 物流企业
第三节 第三方物流
第九章 物流园区
第一节 物流园区概述
第二节 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建设
第十章 物流产业
第一节 物流产业的概念
第二节 物流产业的构成
第三节 物流产业发展概况
第十一章 城市物流与区域物流
第一节 城市物流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城市物流结点与平台
第三节 城市物流发展规划
第四节 区域物流的概念与特点
第五节 区域物流的地位与作用
第十二章 国际物流
第一节 国际物流概述
第二节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
第三节 国际物流中的业务环节
第四节 国际物流合理化
第十三章 物流信息化发展动态
第一节 物流信息化概述
第二节 物流信息化的特征和作用
第三节 企业物流信息化途径
第四节 物流信息化的主要技术
第五节 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
第十四章 供应链管理
第一节 供应链管理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第十五章 现代物流热点
第一节 第四方物流
第二节 绿色物流
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附录:题型举例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的性质与特点
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也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的设置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物流管理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并且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当前物流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
重点考核学习者对现代物流管理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对物流活动的基本构成、物流功能要素、供应链管理等的了解以及对物流信息系统掌握。同时,对现代物流产业、现代社会物流、现代物流发展动态也有一定了解。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物流管理概论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课,是本专业其他相关课程的基础。其先修课程为管理学,管理学的学习为物流管理概论提供一定的管理基础。指定教材共15章内容,其中第2、3、4、5、6、7、8、9、10、11章是考核重点章,第1、12章是考核次重点章,第13、14、15章是考核一般章。
二、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 物流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物流的概念、性质、作用、地位及分类;理解物流在国内外发展的主要历程;掌握传统物流和现代物流的特征。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物流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物流的性质、作用及地位
第三节 物流的发展历程
第四节 物流的分类
三、考核知识点
1. 物流的概念。
2. 物流的性质、作用、地位及分类。
3. 物流的分类。
四、考核要求
识记: 物流的概念、性质、作用、地位及分类。
领会: 物流在国内外发展的主要历程。
简单应用: 传统物流和现代物流的区别。
第二章 物流学说与基本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物流学产生的过程及其学科性质和属性;理解物流科学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特征;掌握物流的基本理论和学说。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物流学简介
第二节 物流学说与基本理论
三、考核知识点
1. 物流学产生的过程、主要特征及其学科性质和属性。
2. 物流的基本理论和学说。
四、考核要求
识记:物流学产生的过程及其学科性质和属性。
领会: 物流科学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特征。
简单应用:物流的基本理论和学说。
综合应用: 商物分离的应用。
第三章 物流系统与网络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物流系统的概念,物流结点、物流线路、物流网络的概念及其组成关系;理解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掌握物流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制约关系、物流系统规划的内容及层次。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物流系统
第二节 物流网络
三、考核知识点
1. 物流系统的概念,物流结点的概念及其组成关系。
2. 物流线路、物流网络的概念及其组成关系。
四、考核要求
识记: 物流系统的概念,物流结点、物流线路、物流网络的概念及其组成关系。
领会: 物流系统的构成要素。
简单应用: 物流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制约关系、物流系统规划的内容及层次。
综合应用: 物流系统的目标。
第四章 物流的功能要素与主要功能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物流的基本功能要素及其主要流程;理解物流主要功能要素运输、储存、配送的功能及其在物流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影响因素、表现形式;掌握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物流的功能要素概述
第二节 运输
第三节 储存
第四节 配送
三、考核知识点
1. 物流的基本功能要素及其主要流程。
2. 运输的功能及其在物流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影响因素、表现形式。
3. 储存的功能及其在物流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影响因素、表现形式
4. 配送的功能及其在物流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影响因素、表现形式
四、考核要求
识记: 物流的基本功能要素及其主要流程。
领会: 物流主要功能要素运输、储存、配送的功能及其在物流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影响因素、表现形式。
简单应用: 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关系。
综合应用: 物流合理化的主要措施。
第五章 物流的辅助功能要素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各辅助功能要素及集装化的定义、特点;理解相关功能要素的功能;掌握相关功能要素的作用、分类。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装卸搬运
第二节 包装
第三节 集装化
第四节 流通加工
第五节 物流信息处理
三、考核知识点
1.装卸搬运的定义、特点;理解相关功能要素的功能、作用、分类。
2. 包装的定义、特点;理解相关功能要素的功能、作用、分类。
3. 集装化的定义、特点;理解相关功能要素的功能、作用、分类。
4. 流通加工的定义、特点;理解相关功能要素的功能、作用、分类。
5.物流信息处理的定义、特点;理解相关功能要素的功能、作用、分类。
四、考核要求
识记: 各辅助功能要素及集装化的定义、特点。
领会: 相关功能要素的功能。
简单应用: 相关功能要素的作用、分类。
综合应用: 物流功能要素运作的合理化
第六章 企业物流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企业物流的基本类型和特点、企业物流主要环节;理解企业物流追求的目标;掌握企业物流主要环节的特征及其对物流运作的要求。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企业物流概述
第二节 企业物流的主要环节
第三节 生产企业物流运作方式
三、考核知识点
1. 企业物流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2. 企业物流主要环节。
3. 现代制造企业的生产方式及其对应的物流运作方式。。
四、考核要求
识记: 企业物流的基本类型和特点、企业物流主要环节。
领会:企业物流追求的目标。
简单应用:企业物流主要环节的特征及其对物流运作的要求。
综合应用: 现代制造企业的生产方式及其对应的物流运作方式、零库存。
第七章 行业物流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行业物流定义和特点;理解制造业务流、批发零售业物流、农产品物流、图书出版业物流的特征;掌握行业物流的运作。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行业物流概述
第二节 现代制造业物流
第三节 批发零售业物流
第四节 农产品物流
第五节 图书出版业物流
三、考核知识点
1. 行业物流定义和特点。
2. 制造业务流业物流的特征及运作。
3. 批发零售业物流业物流的特征及运作。
4. 农产品物流业物流的特征及运作。
5.图书出版业物流的特征及运作。
四、考核要求
识记:行业物流定义和特点。
领会: 制造业务流、批发零售业物流、农产品物流、图书出版业物流的特征。
简单应用: 行业物流的运作。
综合应用: 行业物流流程设计及再造。
第八章 物流服务与物流企业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物流服务的概念与内容、物流企业的概念、职能与分类、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和特征;理解第三方物流创造价值、第三方物流服务条件;掌握第三方物流创造价值的途径。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物流服务
第二节 物流企业
第三节 第三方物流
三、考核知识点
1. 物流服务的概念与内容。
2. 物流企业的概念、职能与分类。
3. 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和特征、第三方物流创造价值、第三方物流服务条件。
四、考核要求
识记:物流服务的概念与内容、物流企业的概念、职能与分类、第三方物流的概念和特征。
领会: 第三方物流创造价值、第三方物流服务条件。
简单应用: 第三方物流创造价值的途径。
综合应用: 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第九章 物流园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物流园区的概念与特点、物流园区规划的目的与内容;理解物流园区的分类;掌握物流园区的功能与作用、物流园区的开发与运作模式。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物流园区概述
第二节 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建设
三、考核知识点
1. 物流园区的概念与特点、物流园区的分类。
2. 物流园区规划的目的与内容、物流园区的功能与作用、物流园区的开发与运作模式。
四、考核要求
识记: 物流园区的概念与特点、物流园区规划的目的与内容。
领会: 物流园区的分类。
简单应用:物流园区的功能与作用、物流园区的开发与运作模式。
综合应用: 物流园区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
第十章 物流产业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物流产业的概念、定义、分类;理解物流产业的发展概况、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物流产业的构成及地区结构。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物流产业的概念
第二节 物流产业的构成
第三节 物流产业发展概况
三、考核知识点
1. 物流产业的概念、定义、分类。
2. 物流产业的构成及地区结构。
3. 物流产业的发展概况、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物流产业的构成及地区结构。
四、考核要求
识记:物流产业的概念、定义、分类。
领会: 物流产业的发展概况、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简单应用: 物流产业的构成及地区结构。
综合应用: 物流产业与物流行业的对比分析。
第十一章 城市物流与区域物流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城市物流的概念与特征、城市物流节点的主要形式、城市物流规划的作用、区域物流的概念与特点、区域物流体系;理解城市物流中心的类型和作用、区域物流的地位与作用;掌握城市物流总体规划、城市物流平台规划。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城市物流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城市物流结点与平台
第三节 城市物流发展规划
第四节 区域物流的概念与特点
第五节 区域物流的地位与作用
三、考核知识点
1. 城市物流的概念与特征。
2. 城市物流节点的主要形式、城市物流中心的类型和作用。
3. 城市物流规划的作用、城市物流总体规划、城市物流平台规划。
4. 区域物流的概念与特点。
5. 区域物流体系、区域物流的地位与作用。
四、考核要求
识记:城市物流的概念与特征、城市物流节点的主要形式、城市物流规划的作用、区域物流的概念与特点、区域物流体系。
领会: 城市物流中心的类型和作用、区域物流的地位与作用。
简单应用: 城市物流中心设置的原则。
综合应用: 城市物流总体规划、城市物流平台规划。
第十二章 国际物流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国际物流的概念与特点、国际物流的种类、国际物流的一般业务流程、国际物流的特殊业务、国际物流的运输方式;理解国际物流的产生与发展、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掌握国际贸易对物流的要求、国际物流合理化。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国际物流概述
第二节 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
第三节 国际物流中的业务环节
第四节 国际物流合理化
三、考核知识点
1. 国际物流的概念与特点、国际物流的种类、国际物流的产生与发展。
2. 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国际贸易对物流的要求。
3. 国际物流的一般业务流程、国际物流的特殊业务、国际物流的运输方。
4. 国际物流合理化的内容与途径。
四、考核要求
识记:国际物流的概念与特点、国际物流的种类、国际物流的一般业务流程、国际物流的特殊业务、国际物流的运输方式。
领会:国际物流的产生与发展、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关系。
简单应用: 国际贸易对物流的要求。
综合应用: 国际物流合理化。
第十三章 物流信息化发展动态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物流信息化的定义、内涵、基本内容;理解物流信息化的特征、作用及实现途径、物流信息化现状;掌握物流信息化的主要技术。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物流信息化概述
第二节 物流信息化的特征和作用
第三节 企业物流信息化途径
第四节 物流信息化的主要技术
第五节 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
三、考核知识点
1. 物流信息化的定义、内涵、基本内容。
2. 物流信息化的特征、作用。
3. 物流信息化的实现途径。
4. 物流信息化的主要技术。
四、考核要求
识记:物流信息化的定义、内涵、基本内容。
领会: 物流信息化的特征、作用及实现途径、物流信息化现状。
简单应用: 物流信息化的主要技术。
综合应用: 物流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
第十四章 供应链管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定义;理解供应链管理产生的背景、内涵、特点和目标;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供应链管理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三、考核知识点
1.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2. 供应链管理产生的背景、内涵、特点和目标。
3.供应链环境下物流的地位与特征。
四、考核要求
识记: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定义。
领会:供应链管理产生的背景、内涵、特点和目标。
简单应用: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理论。
第十五章 现代物流热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第四方物流和绿色物流的定义特征、内容;理解第四方物流和绿色物流的产生背景和发展趋势。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 第四方物流
第二节 绿色物流
三、考核知识点
1. 第四方物流的定义特征、内容、产生背景和发展趋势。
2. 绿色物流的定义特征、内容、产生背景和发展趋势。
四、考核要求
识记:第四方物流和绿色物流的定义特征、内容。
领会:第四方物流和绿色物流的产生背景和发展趋势。
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落实,特对相关问题作如下说明,并提出具体实施要求:
(一)自学考试大纲的目的和作用
《物流管理概论》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根据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的特点而确定的。其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课程考试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的依据,是社会助学组织进行自学辅导的依据,是自学者学习教材、掌握课程内容知识范围和程度的依据,也是进行自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进行学习和考试的依据,教材是学习掌握课程知识的基本内容与范围的媒介,教材的内容是大纲所规定的课程知识和内容的扩展与发挥。课程内容在教材中可以体现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但在大纲中对考核的要求一定要适当。
大纲与教材所体现的课程内容应基本一致;大纲里面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知识点,教材里一般也要有。反过来教材里有的内容,大纲里就不一定体现。
(三)关于自学教材
指定教材:《物流学导论》,沈小平、卢少平、聂伟编著,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
(四)关于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的指导
1.自学要求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物流管理本科专业考试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课程基本要求还明确了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构成了课程内容的主体部分。因此,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在各章的基本要求中也指明了各章内容的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2.自学方法的指导
自学考试主要是通过个人自学、教师辅导、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来考核应考者掌握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方法。应考者应根据自己的特点,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此外,应考者在自学时尚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依据本大纲,学习好本课程
本大纲是本课程考试命题、教师辅导、自学成才和社会助学的依据,应考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要求和范围,认真地系统地学习好指定的教材。
(2)正确处理好全面和重点的关系
一方面要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内容、切忌猜题、押题。只有通过全面系统的学习,才能发现重点、理解重点和掌握重点。否则,若孤立地去猜重点、背重点,不了解重点的来龙去脉,就不可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应考者不可能取得好成绩。另一方面要上好辅导课,课后要认真复习,只有这样才能把基本概念、基础知识记忆好理解透。
(3)正确处理好识记与理解的关系,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
本书涉及很多名词或概念,除了少数特别重要的以外,大多数都应在理解的基础上,有重点地理解掌握各种分类关系,死记硬背所有定义是没有必要的。
(4)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际、学习与应用的关系。
物流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物流管理概论》的课程内容也十分丰富,横向上涉及物流的各个基本功能要素,学习本课程必须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广泛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通过实践巩固理论知识,通过理论验证实践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好本课程的最好方法。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 社会助学者应首先研究大纲的各项要求和说明,领会大纲的精神;然后根据大纲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研究指定的教材,明确本课程的特点和学习要求,对自学应考者进行切实有效的辅导。
2. 引导自学应考者正确处理大纲中所规定的“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各层次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使自学应考者能够较好地把各层次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要特别注意把综合应用和简单应用的各知识点联系起来。
3. 要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和一般之分,但作为对本课程的各知识点的相互联系,重点与一般是相互联系的,不是截然分开的。因此,要求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自学应考者全面系统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
4.《物流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建议学时数
章 |
节 |
内容 |
建议学时数 |
第一章 物流概述 |
第1、2、3、4节 |
物流的基本概念、物流的性质、作用及地位、物流的发展历程、物流的分类 |
10 |
第二章 物流学说与基本理论 |
第1、2节 |
物流学简介、物流学说与基本理论 |
6 |
第三章 物流系统与网络 |
第1、2节 |
物流系统、物流网络 |
6 |
第四章 物流的功能要素与主要功能 |
第1、2、3、4节 |
物流的功能要素概述、运输、储存、配送 |
12 |
第五章 物流的辅助功能要素 |
第1、2、3、4、5节 |
装卸搬运、包装、集装化、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 |
12 |
第六章 企业物流 |
第1、2、3节 |
企业物流概述、企业物流的主要环节生产企业物流运作方式 |
8 |
第七章 行业物流 |
第1、2、3、4、5节 |
行业物流概述、现代制造业物流、批发零售业物流、农产品物流、图书出版业物流 |
10 |
第八章 物流服务与物流企业 |
第1、2、3节 |
物流服务、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 |
6 |
第九章 物流园区 |
第1、2节 |
物流园区概述、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建设
|
4 |
第十章 物流产业 |
第1、2、3节 |
物流产业的概念、物流产业的构成、物流产业发展概况 |
7 |
第十一章 城市物流与区域物流 |
第1、2、3、4、5节 |
城市物流概念与特征、城市物流结点与平台、城市物流发展规划、区域物流的概念与特点、区域物流的地位与作用 |
9 |
第十二章 国际物流 |
第1、2、3、4节 |
国际物流概述、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国际物流中的业务环节、国际物流合理化 |
9 |
第十三章 物流信息化发展动态 |
第1、2、3、4、5节 |
物流信息化概述、物流信息化的特征和作用、企业物流信息化途径、物流信息化的主要技术、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 |
9 |
第十四章 供应链管理
|
第1、2、3节 |
供应链管理产生的背景、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物流管理 |
7 |
第十五章 现代物流热点 |
第1、2节 |
第四方物流、绿色物流
|
5 |
合计: |
120 |
(六)对考核内容的说明
1. 基本要求:指考生对考试范围内的各章教材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应该熟记,达到牢固掌握的程度。为使考生更好地把握各章节的基本要求,本大纲在下面“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中,做出具体规定。
2. 考核知识点:指各章中需要考核的部分。在本大纲中,对于各章节的内容规定了若干个考核知识点。
3. 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指考生应该把握知识点的程度,它是本课程进行命题时的基本依据。本大纲结合课程的特点,在“考核目标和具体要求”中,提出了4个不同认知层次的具体要求:
(1)识记:能正确认识和表述科学事实、原理、术语和规律,知道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并能进行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2)领会:能将所学知识加以解释、归纳,能领悟某一概念或原理与其他概念或原理之间的联系,理解其引申意义,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
(3)简单应用:能用所学的概念、原理、方法正确分析和解决较简单问题,具有分析和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
(4)综合应用:能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上述4个不同层次的认知能力是层级递进的关系,后一层次的认知能力,包含了前面所有层次的能力要求。都是考核必须注意的内容范围。
(七) 关于本课程考试的几个规定
1. 本课程考试的方法是闭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时携带黑色钢笔即可,无须计算器以及圆规、三角板等绘图工具。
2.本课程考试评分采取“百分制”,60分及格。
3.本课程考试命题的主要题型包括:判断题、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等。
4. 本大纲各章节中的所有考核知识点都属于考核的内容,命题不会出现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题。
5.本课程考试卷面中,试题的难度可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
6.本课程考试卷面中,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4类题目,各占分数的20%、30%、30%、20%。
7.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对于不同的考生都存在着不同的难度。
附录
题型举例
一、判断题
第三利润源泉是指从节约原材料和人力成本获取利润。
二、单项选择
关于现代制造业物流特征,以下表述不准确的是( )。
复杂性体现在产品种类、原材料、零部件繁多,工艺流程复杂以及组织过程复杂等方面
有序性体现在流程、路线、顺序有序以及生产的连续、均衡和计划、节奏性等方面
匹配性体现在生产与需求、产品与物料以及上游与下游的匹配
准时性体现在生产周期、工艺路线、物料配比以及攻击与需求有规律
三、名词解释
1.第三方物流
四、简答题
简述逆向物流服务的作用
五、论述题
1、试述制造业物流的一般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