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考试大纲 详情页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民间文学概论》课程(课程代码:11342)自学考试大纲

发布日期: 2021-10-21 17:48:35 作者: qidaedu 来源: 广东省自学考试办公室 查看: 844

目   录

 

Ⅰ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的要求

Ⅱ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 绪论
    • 学习目的与要求
    • 考试内容
    • 考核知识点
    • 考核要求
  •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 学习目的与要求
    • 考试内容
    • 考核知识点
    • 考核要求
  • 神话
    • 学习目的与要求
    • 考试内容
    • 考核知识点
    • 考核要求
  • 民间传说
    • 学习目的与要求
    • 考试内容
    • 考核知识点
    • 考核要求
  • 民间故事
    • 学习目的与要求
    • 考试内容
    • 考核知识点
    • 考核要求
  • 史诗
    • 学习目的与要求
    • 考试内容
    • 考核知识点
    • 考核要求
  • 民间长诗
    • 学习目的与要求
    • 考试内容
    • 考核知识点
    • 考核要求
  • 民间歌谣
    • 学习目的与要求
    • 考试内容
    • 考核知识点
    • 考核要求
  • 民间谚语与民间谜语
    • 学习目的与要求
    • 考试内容
    • 考核知识点
    • 考核要求
  • 民间说唱与民间小戏
    • 学习目的与要求
    • 考试内容
    • 考核知识点
    • 考核要求

第十一章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

  • 学习目的与要求
  • 考试内容
  • 考核知识点
  • 考核要求

第十二章  各族民间文学的交流整合

  • 学习目的与要求
  • 考试内容
  • 考核知识点
  • 考核要求

第十三章  民间文学的语境

  • 学习目的与要求
  • 考试内容
  • 考核知识点
  • 考核要求

第十四章  民间文学田野作业与科学写定

  • 学习目的与要求
  • 考试内容
  • 考核知识点
  • 考核要求

第十五章   民间文学的审美价值

  • 学习目的与要求
  • 考试内容
  • 考核知识点
  • 考核要求

第十六章   民间文学的鉴赏与研究

  • 学习目的与要求
  • 考试内容
  • 考核知识点
  • 考核要求

第十七章   中国民间文学史略

  • 学习目的与要求
  • 考试内容
  • 考核知识点
  • 考核要求

第十八章  世界民间文学泛述

  • 学习目的与要求
  • 考试内容
  • 考核知识点
  • 考核要求

Ⅲ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 本课程的性质以及其在专业考试计划中的地位
  • 本课程考试的总体要求
  • 关于自学教材
  • 自学方法指导
  • 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

附录:题型举例

 

Ⅰ  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

 

民间文学概论课程是高等学校中文系普遍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以系统介绍民间文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重点作品为主,同时介绍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有关信息,包括与之相近的民俗学、俗文学等,更新观念,重新认识民间文学的含义及其多种价值与功能,培养学员对民间文学的兴趣,掌握其基本理论,学会搜集整理民间文学作品和风俗调查的基本技能,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并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一下基础。

通过系统的学习,理解并熟练掌握传统民间文学的特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和联系、我国各民族民间文学的相互交流和影响的原因和特点;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和谜语、民间戏曲的概念、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的原则、技巧、方式方法。并能运用已学知识和理论对民间文学作品进行搜集、整理、鉴赏和批评。

本课程的学习重点是: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十一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

本课程与文学概论、民俗学、民族学、俗文学都有密切关系。必须继续巩固已学过的文学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一点民俗学、民族学和俗文学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才能进一步把本课程学好。

 

Ⅱ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一、考试基本要求

    要求应考者理解和掌握民间文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熟悉民间文学各种体裁的代表作品,掌握鉴赏、分析民间文学作品的视角和方法,初步掌握进行民间文学田野作业的方法,培养深入民间采集、整理民间文学作品的能力。

第一章 绪论 

  •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该了解民间文学、民间文艺学的概念与性质、中国民间文学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学习民间文学的目的。

二、 考试内容

第一节   民间文学的定义与范围

  • 民间文学的性质
  • 民间文学的范围

第二节  中国民间文学的发生与发展

  • 中国民间文学的起源
  • 中国民间文学的丰富遗产
  • 中国民间文学事业的新发展

第三节  民间文艺学的性质与任务

  • 民间文艺学的学科性质
  • 民间文艺学的国际性
  •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在民间文艺学

第四节  学习目的与要求

(一)学习中国民间文学的目的

(二)具体学习要求

三  、考核知识点

1、民间文学的含义

2、中国民间文学的起源与发展

3、民间文艺学的性质与任务

4、学习民间文学的目的

四、考核要求

识记:民间文学的含义、

领会:中国民间文学事业的新发展、民间文艺学的性质

简单应用: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

综合应用:能够运用本章所学知识分析民间文学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

 

  •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全面了解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以及四特征之间的联系。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集体性

  • 集体性的含义及表现
  • 集体性的形成与发展
  • 口头性
  • 口头性的含义及表现
  • 关于口头程式理论
  • 变异性
  • 变异性的含义及表现
  • 变异性的形成及其对民间文学的影响
  • 传承性
  • 传承性的含义及表现
  • 传承性的形成与传承人的作用

三、考核知识点

1、集体性的含义、表现、形成、发展

2、口头性的含义、表现、口头程式理论

3、变异性的含义、表现、形成及影响

4、传承性的含义、表现、形成及传承人的作用

四、考核要求

识记: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的含义及表现

领会: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的形成及传承人的作用

简单应用:口头程式理论分析民间文学作品

综合应用:能够运用本章所学的民间文学四特征来综合鉴赏民间文学作品

                     

  • 神话

 

  •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全面了解神话的一些基本常识及有关著作,以及神话的价值。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神话的界定与分类

(一)神话的界定

第二节  神话的基本内容

(一)宇宙起源神话

(二)人类起源神话

(三)洪水再生神话和其它灾难神话

(四)族群起源神话

(五)文化发明神话

(六)战争神话

第三节  神话的价值与研究

(一)神话的价值

(二)神话研究概况

三、考核知识点

1、神话的界定与内容

2、神话的价值

四、考核要求

识记:神话的含义

领会:神话的内容

简单应用:神话的价值

综合应用:运用本章所学有关神话的基本知识分析神话作品

                  

  • 民间传说

 

  •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要求掌握民间传说的界定、民间传说的基本特征与价值,以及传说与神话、民间故事的区别,并能对具体作品进行具体分析。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民间传说的界定与分类

(一)民间传说的界定

(二)民间传说的分类

第二节  民间传说的特征

(一)民间传说与神话、民间故事

(二)民间传说的特征

第三节  民间传说的价值及其研究

(一)民间传说的价值

三、考核知识点

1、民间传说的界定、特征

2、民间传说与神话、民间故事的区别

3、民间传说的价值

四、考核要求

识记:民间传说的含义、特征

领会:民间传说与神话、民间故事的区别

简单应用:民间传说的价值

综合应用:运用本章所学有关民间传说的基本知识具体分析民间传说作品

 

                       第五章  民间故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要求掌握民间故事的界定与分类方法、民间故事的特征与价值,并能对具体作品进行具体分析。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民间故事的界定与分类

(一)民间故事的界定

(二)民间故事的分类方法

(三)民间故事的类别

第二节  民间故事的特征

(一)内容特征

(二)艺术特征

(三)传承特征

第三节  民间故事的价值及其研究

(一)民间故事的价值

(二)民间故事的研究

三、考核知识点

1、民间故事的界定与分类

2、民间故事的特征

3、民间故事的价值

四、考核要求

识记:民间故事的含义、特征

领会:民间故事分类方法

简单应用:民间故事的价值

综合应用:运用本章所学有关民间故事的基本知识具体分析作品

 

                      第六章   史诗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要求掌握史诗的基本特征,了解中国史诗的多样性。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史诗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史诗文本和史诗演唱

第三节  中国史诗的多样性

第四节  史诗以及概略

三、考核知识点

1、史诗的基本特征

2、中国史诗的多样性

四、考核要求

识记:史诗的基本特征

领会:中国史诗的多样性

简单应用:分析史诗文本

综合应用:运用史诗的基本理论分析“活态”史诗

             

第七章  民间长诗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应该了解民间长诗的界定、发展与特征,重视民间抒情长诗。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民间长诗界说

第二节   民间叙事长诗

(一)民间叙事长诗的发展历程

(二)民间叙事长诗的艺术特征

第三节   民间抒情长诗

(一)生活抒情长诗

(二)礼仪习俗抒情长诗

三、考核知识点

1、民间长诗界说

2、民间叙事长诗的发展与艺术特征

3、民间抒情长诗

四、考核要求

识记:民间长诗的含义、民间叙事长诗的艺术特征

领会:民间叙事长诗的发展

简单应用:在生活中应用民间抒情长诗

综合应用:赏析民间长诗的作品

                       

第八章  民间歌谣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应该了解民间歌谣的含义、分类、特征、价值,学会运用民间歌谣的基础理论分析歌谣作品。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歌谣的界定与分类

(一)歌谣的界定

(二)歌谣的分类

第二节  民间歌谣的特征

第三节  民间歌谣的价值、传承及其研究

(一)民间歌谣的价值

(二)民间歌谣的传承

三、考核知识点

1、民间歌谣的界定、分类

2、歌谣的特征

3、民间歌谣的价值、传承

四、考核要求

识记:民间歌谣的界定、特征

领会:民间歌谣的分类、传承

简单应用:间歌谣的价值

综合应用:民间歌谣的基本理论分析歌谣

           

第九章   民间谚语与民间谜语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应该了解民间谚语、民间谜语的界定与分类及其特色。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民间谚语

(一)民间谚语的界定

(二)民间谚语的分类

第二节   民间谜语

(一)民间谜语的界说

(二)民间谜语的分类

第三节   民间谚语、民间谜语的特色

(一)民间谚语的特色

(二)民间谜语的特色

三、考核知识点

1、民间谚语的界定、分类、特色

2、民间谜语的界定、分类、特色

四、考核要求

识记:民间谚语、谜语的界定

领会:民间谚语、民间谜语的分类、特色

简单应用:民间谜语、谚语的特色

         第十章   民间说唱与民间小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学习本章,应该了解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的界定与分类。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民间说唱

(一)民间说唱的界定与分类

(二)民间说唱的源流和特点

(三)相声艺术

第二节  民间小戏

(一)民间小戏的概念与特征

(二)民间小戏的形成以及系统

(三)民间小戏的剧目

三、考核知识点

1、民间说唱的界定、分类、特点

2、相声艺术

3、民间小戏的概念、特征

四、考核要求

识记: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的概念

领会: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的分类、特征

        

第十一章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全面掌握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之间的关系。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一)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艺术形式借鉴

(二)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作品的融入

第二节  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

第三节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相互影响的一般特点

三、考核知识点

1、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之间的关系

2、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相互影响的特点

四、考核要求

识记: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之间的关系

领会: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相互影响的特点

          

第十二章   各族民间文学的交流整合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注意掌握其相互影响的特点。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发生学意义上的多元共生

第二节  历史交流中的互渗互补

第三节  国家统一过程中的交融整合

三、考核知识点

1、中国各族民间文学的交流整合

2、各族民间文学相互影响的特点

四、考核要求

识记:中国各族民间文学的交流整合

领会:各族民间文学相互影响的特点

                     

第十三章  民间文学的语境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语境的含义、构成,并尝试在现在语境中分析民间文学作品。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语境

第二节  语境的构成

三、考核知识点

1、语境的含义与构成

四、考核要求

识记:语境的含义与构成

简单应用:在现在语境中分析民间文学作品

   

第十四章   民间文学田野作业与科学写定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民间文学的田野作业与科学写定的方法以及田野作业的形式、规则,注意科学写定与改编以及再创作之间的区别。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田野作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第二节  田野作业的形式与方法

(一)田野作业的形式

(二)田野作业的规则

第三节  田野作业中的全面搜集

第四节  田野作业的忠实记录

第五节  田野作业资料的科学写定

(一)民间文学作品的科学写定

(二)科学写定与改编和在创作的区别

三、考核知识点

1田野作业的含义、形式、规则

2、田野作业的全面搜集、忠实记录

3、民间文学作品的科学写定

四、考核要求

识记:田野作业的含义、忠实记录

领会:田野作业的规则、形式、全面搜集

简单应用:民间文学作品的科学写定

综合应用:进行田野调查

        

第十五章  民间文学的审美价值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民间文学的审美价值与功能。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民间文艺的审美意蕴

第二节   民间文艺的审美特征

第三节   民间文艺的审美功能

三、考核知识点

1民间文艺的审美特征

2、民间文艺的审美功能

四、考核要求

识记:民间文艺的审美特征

领会:民间文艺的审美功能

         

第十六章  民间文学的鉴赏与研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鉴赏民间文学作品的方法。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民间文学的鉴赏

第二节  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

第三节  历史地理学派的民间叙事文学研究

第四节  文化人类学与民间文学研究

三、考核知识点

1、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

2、历史地理研究法

3、民间文学作品的鉴赏

四、考核要求

识记:历史地理研究法

领会: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法、历史地理研究法

简单应用:比较研究法、历史地理研究法

综合应用:民间文学作品鉴赏

   

第十七章  中国民间文学史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中国民间文学发展的大体历程。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中国古代民间文学

第二节   中国民间文艺学的发轫

第三节   中国民间文艺学的发展

三、考核知识点

1、先秦古籍对民间文学资料的记录与保存

2、两汉时期的民间文学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间文学

4、唐宋时期的民间文学

5、元明清民间文学

6、晚清学者的民间文艺活动

7五四前后的歌谣学运动

830年代的民俗学运动

940年代解放区的民间文艺活动

四、考核要求

识记:中国民间文学的发展历程

              

第十八章  世界民间文学泛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了解世界民间文学的情况,纵观全局,更好地把握中国民间文学。

二、考试内容

第一节   散文类

(一)神话

2)民间故事

第二节   韵文类

(一)史诗

三、考核知识点

1、世界民间文学中的散文类、韵文类作品

四、考核要求

识记:世界民间文学中的散文类、韵文类作品

               

Ⅲ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本课程的性质及其在专业考试计划中的地位

民间文学概论课程是高等学校中文系普遍开设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以系统介绍民间文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重点作品为主,同时介绍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有关信息,包括与之相近的民俗学、俗文学等,更新观念,重新认识民间文学的含义及其多种价值与功能,培养学员对民间文学的兴趣,掌握其基本理论,学会搜集整理民间文学作品和风俗调查的基本技能,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并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打一下基础。

二、本课程考试的总体要求

通过系统的学习,理解并熟练掌握传统民间文学的特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和联系、我国各民族民间文学的相互交流和影响的原因和特点;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和谜语、民间戏曲的概念、思想内容、艺术特色;民间文学搜集整理的原则、技巧、方式方法。并能运用已学知识和理论对民间文学作品进行搜集、整理、鉴赏和批评。

本大纲的考核要求分为“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层次,具体含义为:

识记:能正确认识和表述科学事实、原理、术语和规律,知道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并能进行正确的选择和判断。

领会:能将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归纳,能领悟某一概念或原理与其他概念和原理之间的联系,理解其引申意义,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

简单应用:能用所学的概念、原理、方法正确分析和解决较简单的问题,具有分析和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

综合应用: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具有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关于自学教材

指定使用教材:《民间文学教程》,刘守华、陈建宪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6月第2版。

四、自学方法指导

1、自学考试内容覆盖广,因此自学应考者必须注意全面、系统地学习,切忌猜题、押题。

2、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必须在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因此、要注重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在此基础上注意联系实际,分析实际问题。

3、自学考试是终结性考试,自学应考者应具有一定的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本大纲对考核知识点及知识点下的知识细目所提出的具体要求,不要以为一道题只考核一个知识点,有时还可综合考核多个知识点。因而在学完各章后,应及时对概念、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进行归纳,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注意综合应用的训练。

4、本大纲分考试大纲说明、各章考试内容、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自学应考者应全面阅读。

五、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

1、本课程的命题考试是根据本大纲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的,不要任意扩大或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

2、本课程在试卷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大致为:识记占20%,领会占30%,简单应用占30%,综合应用占20%

3、试题的难度分为:易、较易、较难和难四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2:3:3:2。必须注意,难题的难易度与能力层次不是一个概念。

4、本课程考试试卷采用的题型,一般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改错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论述题。

5、本课程的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附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民俗学的研究大约起于(   )时期。

A、鸦片战争  B、“五四”运动 C、延安文艺家座谈会  D、解放初

2.被称为“中国民俗学之父”的著名民俗学家是(   )。

A、鲁迅      B、周作人     C、闻一多   D、钟敬文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格萨尔王》的正确判断有(    )。

A、至今已经失传  B 、被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  C、一百多万行  D、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E、世界上最长的史诗

2.招子庸创作的《粤讴》代表作有(    )。

A、《挂枝儿》       B 、《解心事》     C、《大风歌》               D、《吊秋喜》            E、《山歌》

三、判断改错题

1.马克思年轻时抄赠给燕妮的《给爱人》是一首德国民歌。(   )

2.有学者认为,德国的《格林童话》、芬兰的《卡勒瓦拉》,都是作家根据民间文学的题材、形象、体裁创作的作品,简直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可以称作“仿民间文学”。(    )

四、简答题

1.“母题”是什么?

2.什么是“BP分类法”?

五、案例分析题

1、区分以下哪些是成语,那些是谚语,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1)鸡蛋里面挑骨头

(2)熟视无睹

2从《醉翁之意》看新故事的特色有哪些?

1976年“天安门事件”后,“批邓”达到高潮。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头在成都某处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邓小平不倒我倒了”,下联是:“邓小平倒了我不倒”。

当时,一些“批邓”的勇士们见了,立即鼓掌欢呼,一再请老头发表演说。老头眨了眨眼睛,捋了捋胡须,微笑着说:“造反派们,我是一个酒罐罐,邓小平副总理主持国务院工作的时候,成都到处有酒卖,我每天都要喝二两,醉熏熏地倒在床上睡了一觉。现在你们把邓副总理打倒了,市面上没有酒卖了,我也就醉不倒了。”

在围观的群众的鼓掌声中,老头写了横批:“醉翁之意”。

六、论述题

1.今天我们学习民间文学有何意义?

2.试述民间文学对现代作家的影响。